安史之乱的故事(杜甫与安史之乱的故事)

2023-05-18 16:40:20  阅读 159 次 评论 0 条

高中学习很无聊,但他是你高考升学的必经之路,今天我们与你分享安史之乱的故事,以及杜甫与安史之乱的故事对应的知识点。

本文目录一览:

安史之乱简介

安史之乱是唐朝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同唐朝皇室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及动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捩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反唐战争的发起者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亦称天宝之乱。

唐朝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开元之治”后,国势大增,文治武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达至鼎盛状态,属史无前例的盛世。

安史之乱发生并席卷北方后(其时天下久承平,百姓数代不知兵),对唐朝乃至中原后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扩展资料: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很多后世史家均认为安史之乱不但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捩点,而且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经济方面,华北,关中一带的经济因此而残破[8],经济重心再度南移,南方取代北方的经济地位银碧手。安史之乱主要蹂躏唐朝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的地区,北方人民多流徙,北方的经济大受破坏;

相反,江南一带并未如北方般受到战乱的摧残,使南方得以保全。而且大量中原人民南迁,为南方带来劳动力,使江南的经济则日益发达,最终其经济规模凌驾于中原之上。

唐室为慧伍了平乱而向外族回纥、大食借兵,回纥自恃平乱有功,也屡屡向唐室勒索威逼财帛,连年的侵扰边境,唐朝声威至此沦落,天可汗制度无法维持。

原本隶属于唐朝的西域地区更是在之后三十五年时间内陆续被吐蕃和回纥所完全占领,结果导致陆上丝路逐渐断绝,而南方的海上丝路则逐渐取代。

参考资料来锋嫌源:百度百科-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简介,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哪一年?

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唐朝时期的一场政治内战。安史之乱是有安禄山和史思明发起的,安置之乱历时共7年2个月,这场内战最终平息打垮了安禄山和史思明,但同时也打垮了唐朝。这个盛世唐朝从此走了下坡手银孝路。平定安史之乱的将领主要包括郭子仪和李光弼。

安史之乱简介

安史之乱的故事。安史之乱是一场内战,发生在唐朝时期,安史之乱是一场由安禄山为首领发起的政治内战。安史之乱2大叛首是安禄山和史思明,所以被称之为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时间开始于755年12月16日开始,到763年2月17日结束。安史之乱总共经历了7年2个月。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开始走下坡路,应该是是安史之乱导致了唐朝的衰败和灭亡,结束了盛世天朝。

安史之乱起初发生在范阳,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引发了安史之乱。攻下洛阳自立大燕帝国。之后安禄山举兵攻破潼关,杀入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命,杨贵妃被逼自杀,当时的太子李亨当上了皇帝,成为肃宗。公元757年安禄山死于儿子安庆绪之手,郭子仪收复长安和洛阳。之后史思明叛变回到范阳,并且称为大燕皇帝。

平定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后唐朝疆域

睢阳之战张巡牵制了安庆绪几十万大兵,后来郭子仪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唐朝天下因此保全。史思明自称大燕皇帝后,761年,国家内部内战开始,叛军产生内讧,史思明被其儿子史朝义所杀,后来与唐军征战屡次失败。763年,田承嗣投降,史朝义的母亲和妻子也被送去给了唐军。史朝义搏搜带着五千精兵逃到了范阳,但是树倒猢狲散,史朝义的手下李怀仙拱手将范阳送给了唐军表明自己的投降决心。史朝义自知活不下去,自杀而死。

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

平定安史之乱的将领是郭子仪和李光弼。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

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而衰,首先出现问题的就是唐朝的土地问题。均田制出现了兼并现象,租赁田地实行不了。整个趋势走向了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后人民处于水深火热毕稿中,流离失所国家处于一片混乱。和安禄山一起发动安史之乱的史思明于安史之乱后又再次叛乱,这让整个唐朝再次遭受创伤。唐朝藩镇的目的是为了对付北方的游牧民族,所以军权和财政大权都由一人掌管,独立性很强。安史之乱后整个唐朝陷入了藩镇割据,藩镇全部自立门户,割据自己的地皮。唐朝被分割占据,而且每个藩镇为了相互争夺权力,而相互厮杀这导致了经济的极速下降,战争年代只为自保。

安史之乱后造反是兵家常事,三藩之乱是唐朝后期最大的战争。吴三桂,安禄山互相争斗。

安史之乱的历史故事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

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唐朝节度使的设立使地方的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使地方的军事,经济实力逐步凌驾于中央之上。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在范阳起兵。

安禄山声势浩大,攻下了长安洛两大重镇。后唐朝开始整理军队,与回鹘合兵,反攻安,史部队。宝应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其余部分叛将投降,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安史之乱是节度使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扩展资料

安史之乱的影响

社会混乱

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楱应改为榛),豺狼所号。

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几乎包括陆笑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杜甫有诗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这说明经过战乱,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

边疆郑亩不稳

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安禄山乱兵一起,唐王朝将陇右、河西、朔方一带重兵皆调遣内地,造成边防空虚,西边吐蕃人乘机而入。

尽得陇右、河西走廊,唐朝仍然控制西域安西北庭,数十年后,约公元790年,唐朝失去西域安西北庭。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经济重心南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自两晋南北朝是就已经开始,在安史之乱后,北民南迁的状况越来越明显,致使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

安史之乱对北方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大量北方人士南渡。南方相对较为稳定,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日益超过北方,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参考资料来源 百喊悉森度百科-安史之乱(战争)

关于安史之乱的故事的介绍就暂时分享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杜甫与安史之乱的故事、安史之乱的故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及时关注。

本文地址:http://jccmn.com/gaosan/613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