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一起来学习地理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知识,同时小编会对地理昼夜长短变化视频的相关内容进行说明,如果通过本文章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的高三网频道。
在夏至日,随着纬度的增加,白昼时间越长。在北半球,昼长夜短;而在南半球,昼短夜长。此外,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则出现极夜现象。 在冬至日,随着纬度的减少,白昼时间越长。在南半球,昼长夜短;而在北半球,昼短夜长。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还可推理出距春(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的规律。如下图所示:(3)昼夜长短变化——看“极昼、极夜分布”。
因而答案为(1)、A0°,C66°35‘S,D90°N;(2)、赤道,相等且为12小时;(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4)、A66°35’-90°,C0°-90°;(5)、一天当中太阳高度角始终为10°。
1、地球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主要由地球公转倾斜引起。具体解释如下:极圈内的极昼极夜现象:地球的极圈度数为66°34′。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由于地球的倾斜,晨昏线与赤道的夹角会导致南、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即某一极圈内连续出现白天或黑夜的现象。
2、地球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主要由地球公转的倾斜引起,这一现象在极圈和不同时间和地点有明显的体现。极圈的度数为66°34′,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时,晨昏线与赤道之间的夹角会导致南、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3、地球昼夜长短变化现象由地球公转倾斜引起,主要体现在极圈度数和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变化。极圈度数为66°34′,在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时,晨昏线与赤道的夹角形成,此时南、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1、地球公转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由于太阳直射点的不断移动,太阳直射地表的位置也不同。产生四季和五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1地球公转意义 地球公转使得正午太阳高度发生变化 地球的公转使得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方向逐渐递减。
2、昼夜长短的变化 由于地球绕太阳椭圆轨道运行, 在近端与远端时,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 造成昼夜长短现象。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与自转的轨道所在的平面有夹角(黄赤交角)导致地球在转动的时候是斜着转动的产生四季更替的现象。五带划分 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3、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进而影响不同地区的昼夜长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
4、地球公转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由于太阳直射点的不断移动,太阳直射地表的位置也不同。产生四季和五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The Earth revolution around sun)。
高三是高中最后的高考冲刺阶段,务必要认真对待,这里我们小编对于地理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地理昼夜长短变化视频、地理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的高考指导栏目进行查找喔。